《赤水河畔》“走”出瀘州 捧得四川省巴蜀文藝獎
3月16日,第十屆四川省巴蜀文藝獎頒獎典禮在成都華僑城大劇院舉行。由中共瀘州市委宣傳部、瀘州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出品,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創演的川劇《赤水河畔》獲得戲劇類文藝獎,這是瀘州市首次捧得該獎項。
《赤水河畔》是一部大型本土革命歷史川劇,依托“四渡赤水”背景,以小見大講述中央紅軍某部在赤水河畔播撒革命火種的故事:演繹了中央紅軍某部進入古藺后,知民疾苦、匡扶正義,救苗族少女春秀,團結以羅二虎為代表的苗漢同胞,“唱花燈”戲敵、郎酒醉敵、故布疑陣、智取渡船等情節??坍嬃肆_二虎被國民黨抓壯丁,從對革命麻木不仁到敢于起來反抗,最終主動參加紅軍,投身革命的心路歷程。
《赤水河畔》演員沈敬東說:“我們打造原創劇本,劇組兩次進入古藺、敘永兩地,包括石廂子、雙沙、太平去采風,走近當地的紅軍的后代、曾經幫助過紅軍的人,去實地體會當地民情?!?/p>
據悉,《赤水河畔》于2021年7月首演,為了將這部劇完美地呈現出來,從創作到正式演出,主創人員們準備了半年多的時間。該劇在遵循川劇藝術風格的基礎上,融入了地方的特色文化,古藺的花燈和船工號子,與瀘州的非遺川劇相結合,展示了瀘州特色的川劇傳統文化,音樂結合了當地苗族的元素。
四川省巴蜀文藝獎是由中共四川省委、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保留的常設全省性文藝評獎項目,也是全省文藝綜合類最高規格的評獎項目,每三年評選一次。第十屆四川省巴蜀文藝獎評獎工作于去年全面啟動,共收到申報作品788件,最終評選出了59件優秀作品,《赤水河畔》名列其中。對于主創人員來說,獲得這個榮譽是對他們極大的肯定和鼓勵。對于傳承瀘州紅色文化和川劇文化來說,也有積極作用。
據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習所副所長呂斌介紹,目前正在打造的川劇《潮起大江》,接下來還將打造《血染的青春》,組成“瀘州河”紅色文化三部曲《赤水河畔》《潮起大江》《血染的青春》。
記者 秦德莉 魏鑫磊